甘肃省积极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改革以来,激发了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。目前,全省4.7万名基层人才获得高级职称。
鼓励人才创新创造,作为项目或课题第一人研发的技术创新成果并实现转化和产业化,单个技术项目转让交易额累计到账50万元或3年内多个技术项目转让交易额累计到账100万元的,可视为一项主持完成的省部级课题参评。高校、科研院所、医疗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中,经批准离岗创业或兼职的专业技术人才,可在原单位按规定正常申报职称,其创业或兼职期间工作业绩可作为职称评审的依据。建立完善多元评价机制,在教育人才评价方面,建立完善了教师由学生、学生家长、教师、学校四方评价机制,从依法从教、爱岗敬业、教书育人、团结协作、为人师表等五个方面衡量评价,评价结论为“优秀”的,可作为申报个人业绩条件使用;在医疗卫生人才评价方面,建立完善了医护人员由病人、医生、医院三方评价机制,将自我评价、科室评价和单位评价相结合,把日常检查、问卷调查、患者反映、投诉举报、表扬奖励等记录作为重要依据,评价结论为“优秀”的,可作为申报个人业绩条件使用;在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评价方面,侧重评价取得的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技术突破、成果转化及对产业发展的实际贡献等。
我省健全完善人才评价标准,新增人力资源培训、快递工程、人工智能和知识产权专业,达到26个职称系列,形成了国家标准、全省标准、全省基层标准和单位标准相结合的人才评价体系。
同时,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,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从事教育、医疗卫生、农村技术推广服务、农村实用技术等基层专业技术人才,适当放宽学历、专业和任职年限要求,加大爱岗敬业表现、实际工作业绩等评价权重;在晋升通道上,基层人才获得基层有效的职称后,还可参加全省有效的职称评审,实现了“双通道”晋升职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