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两年,很多外企拿到本国的补贴后,纷纷撤离中国市场。然而有一家美国芯片公司却上演了一出“小孩才做选择,成年人两个都要”的戏码。不仅拿到了本国的巨额补贴,同时依然在中国加大建厂,这家企业便是美国芯片巨头——英特尔。
近两年,美国在“制造业回归、补贴干预”这件事上,又玩出了新花样。
根据美国参议院年初通过的USICA修正案,高达520亿美元的补贴款项,将用在本土半导体企业的建设上。只要芯片企业到美国本土设厂,都能领到这份补助。
不过,前段时间美国最大的半导体公司——英特尔却发出了不“和谐”的声音。
当然,有了之前禁止美企与华为合作的“前科”,很多人都猜测,此举一方面是为了重振美国制造业,但同时也暗含着引诱芯片巨头从中国本土撤离的意图。
基辛格的一句“中国市场很重要”,差点让美国砸出的500多亿美元打了水漂。那么,英特尔明确表示不愿放弃中国市场,到底算盘是什么?
在美国官方举办的芯片产业听证会上,英特尔CEO帕特·基辛格表示,要想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供应商,英特尔就必须进入到中国的半导体市场。
自1998年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成立以来,英特尔就与国内多所著名高校建立合作,共同开展多项芯片科研项目,帮助我国培养了不少半导体产业人才。当然,这也是个别美方人士指责英特尔扶持中国芯片的“罪状”之一。
而论起英特尔最早入驻中国市场,可以追溯到1985年。当年,英特尔在北京设立了企业代表处。1994年,英特尔中国分公司成立,目的是强化在中国市场的布局,成为英特尔集团全球化的前沿阵地。而英特尔在亚太地区设立的第一个研究机构——英特尔研究院,也在1998年“落户”在了中国。
深耕中国市场近四十年,也让英特尔赚得盆满钵满。根据英特尔1月份发布的财报,2021年中国大陆市场为英特尔贡献总营收211.4亿美元,这个数字,比英特尔在美国的营收还要高出70亿美元。
从2003年到2018年,英特尔先后在成都、大连、上海等地打造工厂和研发中心,其业务范围涵盖从产品开发到晶圆制造、封装测试的各个环节。由英特尔主导的投资基金,先后向数十家中国芯片公司提供发展资金,其中就包括主攻集成电路设计的紫光展锐。
那么,我们能说中国市场是英特尔的全球聚焦点么?并不是。
从2020年6月,到2022年2月份,美国两院先后通过CHIPS、AFA、USICA三项芯片扶持法案,补贴金额也从最初的120亿美元,一路上涨到520亿美元。然而,钱是越给越多,但英特尔那边却又临时变卦,主动“示好”中国市场,这是为何呢?
作为土生土长的美国企业,美国芯片产业的状况才是英特尔最关注的。此前提到美国推出的520亿美元芯片补贴计划,其实正是在英特尔的呼吁下,最终走到实施阶段的。自2020年初,基辛格就多次在公众场合喊话:要让美国制造业“再次伟大”,必须优先补贴本土企业。
1、对抗竞争企业
坚持留在中国市场,固然有示好我国消费者的营销考量,但更主要的,还是要防止其他竞争者“趁虚而入”,比如英特尔的老冤家AMD。
可以想象,一旦英特尔明确表态“撤出中国”,那么迟迟不发声的AMD必然填补英特尔的市场空缺,成为最终赢家。在拿下英特尔的26.8%中国市场份额后,AMD将正式获得与英特尔分庭抗礼的实力和地位。
在最关键的X86架构CPU产销方面,尽管英特尔依然占据绝对优势,但AMD的进取势头也十分明显。从2020年到2021年,英特尔的X86架构CPU市占率从78.3%下滑到74.4%,而AMD则从21.7%上升到25.6%。英特尔失去的份额,刚好被AMD尽数吞下。
这是英特尔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的!这样正如很多专家所称的,留在中国,是因为英特尔没得选。
2、施压美国方面,获得更多补贴
所谓520亿美元补贴,看似很多,但对一家半导体公司而言,真的没多少,而且还不上英特尔一家公司独享。按USICA法案规划,当中的390亿美元,用于芯片工厂建设,另外112亿美元,则用于补助芯片研发企业。
实际上,法案一出台,几家芯片巨头就“吵起来”了。
专注芯片设计的英伟达、高通等企业,认为112亿美元的设计补助,“给得太少了”。而如英特尔、美光、德州仪器等IDM型芯片集团,则纷纷表示“补贴总额根本不够”。其中,身为英特尔代表的基辛格,更是直言所谓的520亿美元补助,仅仅相当于“首付款”。
显而易见,此时英特尔故作惊人之语地表态“不能离开中国”,也是一种抢占补贴的策略:补贴金额不到位,英特尔就不会撤离中国市场!
一方面,美国断然不会纵容英特尔这种“便宜两头占”的反面案例。另一方面,美国也要忌惮正在迅猛崛起的中国半导体产业。
在CPU研发的三条主流赛道:X86架构、ARM授权,以及自研的指令集路线上,都有国产半导体企业的奋力追赶。其中,X86内核路线,有上海兆芯、海光信息;ARM路线,有华为鲲鹏和天津飞腾;自研的指令集领域,也有申威、龙芯在艰难前行。
综合来看,英特尔的小九九就是这样了:既不愿离开中国市场,但又想吃掉最多的美国补贴。但能否如愿呢?恐怕就不好说了。
相信在未来,留在中国市场将不再会是英特尔“询价”的筹码,而是它必然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