宇宙中遍布着磁场。但是科学家对磁场的产生原因却还没有完全了解。像地球、行星或恒星这样“较小”天体的磁场,是电流在它们内部运动的产物;星云、超新星遗迹、原行星盘的弱磁场是带电粒子在空间中复杂流动的产物;但更大的天体结构如星系、星系团也有磁场,它们的磁场又是如何产生的呢?
磁场的本质是带电粒子相对于观察者运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。但是在宇宙的早期阶段,在首批恒星和星系出现之前,宇宙中的物质都是不带电的。不带电的中性气体不可能自己产生磁场;理论上没有磁场恒星也无法形成。所以一定是宇宙以某种方式触发了最初的磁场。一旦宇宙有了最初的磁场,中性气体变成等离子体后,磁场就可以被放大。但宇宙最初的磁场又是怎么出现的呢?
星系、星系团的磁场非常微弱,强度只有地球磁场的百万分之一;然而它们极其庞大,大得令人生畏。一些星系团的磁场可以绵延数千万光年。
关于这个问题最离奇的一种说法是:它是宇宙时空“折叠”,亦即是“宇宙弦”的产物。
“宇宙弦”是一种目前仅存在于理论上的神秘“物体”。理论上,在很久以前,在宇宙形成不足一秒的时候,宇宙经历过数次剧烈的“相变”。通过这一系列的“相变”,原本统一在一起的四大基本作用力:引力、强互作用力、弱互作用力和电磁力发生了分化。
而每当一种基本作用力被分化,时空就会在最基本的层面上进行“重组”。这种“重组”不是完美的,它会在时空中留下“瑕疵”。在这些“瑕疵”中,有一些只有一个维度,就像是纸上的“折痕”。它们就是“宇宙弦”。
“宇宙弦”假说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提出,但至今仍没有获得观测证据。不过“宇宙弦”依然是早期宇宙理论中的一个“一般性”预言。
理论上“宇宙弦”会有一些非常离奇的特性。由于它们“折叠”了时空,宇宙飞船如果绕行“宇宙弦”飞行一圈,当它回到起点后,会发现这一圈不足360度。“宇宙弦”还会以光速震动,偶尔还会形成闭环,并在产生大量辐射后消亡。
“宇宙弦”离开后,等离子体会被压缩,并孕育出恒星、星系和星系团。最初的磁场也会被逐渐放大,一步步演化成今天这个样子。
“宇宙弦”会四处游荡,会在身后的时空中留下“涟漪”——引力波的“涟漪”。而每当“宇宙弦”穿越等离子体,时空中的“涟漪”就会改变等离子体在小尺度上的温度和密度,这样的差异会导致电荷开始运动,磁场就这样出现了。最初的磁场不会太强,强度不会超过地球磁场的一亿分之一,但作为“种子”,已经足够了。
非常完美的推论,只有一个缺陷:我们不知道“宇宙弦”是否真的存在。不过科学家认为,我们可以通过探测“宇宙弦”唤醒磁场时留下的蛛丝马迹,也就是它在时空中产生的“涟漪”——引力波,来感知它们。